小時候常看到媽媽編織。媽媽編織的手藝非常好;家裡的桌巾是她用棉線一針針鉤織出來的,花樣獨特,跟市場裡的塑膠桌巾或布桌巾很不一樣。床單、被套、枕頭套也常有媽媽的作品,更別說家裡五個小孩的毛衣、背心、帽子、襪子等等都是媽媽編織的。
編織工具很簡單,一球線加上一只勾針就能開始工作。媽媽編織的速度很快,技巧很好,我很喜歡看它如何將毛線變成一頂帽子,一個包包。而且每一件作品花色和配色都不一樣,真是有趣。於是我也悄悄地學起來,利用媽媽用剩餘的毛線,自己編織玩偶,圍巾。讀國中之後,課業壓力愈來愈大,漸漸疏遠編織。
一直到退休了,偶然到圖書館看到好多編織工藝的書籍喚起我的記憶。又剛好媽媽整理家務後送給我好多它珍藏的毛線。她說:「我老了,眼睛不好,留這些毛線沒用,不如你拿去打些毛衣給小孩穿。」雖然現代紡織工業非常發達,很少人穿手工編織的毛線衣,而對我來說,編織不只是一種工藝,更是對媽媽的記憶。